对于“搬砖族”的你而言,每日文山会海、材料报表不断,996是标配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被领导发现提拔的机会,每月工资一发,唉~洗洗睡吧!
有那么一群人,不用工作,就能拿着数万“年薪”,单位还给买社保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有证,二建、一建...证书不断,建筑企业得靠租来的证书进行资质升级或保级,承揽相关工程。他们也就是民间常说的“挂证族”。
如此不劳而获,相关部门不管?
“挂证族”的存在,无非是钻了社保信息不联网、建筑企业为保资质等空子。随着2019年个税改革、社保移交税局征收、政府专项整治“挂证”行动的推进,“挂证族”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~
1.社保联网对建筑“挂证”带来“致命一击”!
其实,早在之前,各种文件、各种通知明文规定“禁止挂靠”,但是,结果呢?反正各种挂靠现象屡禁不止。逐渐形成了“报名-培训-挂证”一条龙服务。有的培训机构,干脆转型,变成了专业辅助办理企业资质和证书挂靠的中介。
2018年11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《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。《条例》第七条〔信息共享〕国家建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,构建全国统一、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,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共享。
社保联网,对于行业长期存在的人证分离、一证多项目等乱象,带来“致命一击”!
2.住建部专项整治“挂证”行动,成果突出
2018年11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文,将联合七部委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“挂证”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。重点排查参保缴费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情况。力度之大,处罚之重,令人咂舌!
对违规的专业技术人员撤销其注册许可,自撤销注册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,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“黑名单”,向社会公布;
对违规使用“挂证”人员的单位予以通报,记入不良行为记录,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“黑名单”,向社会公布;
对违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要依法从严查处,限期责令整改,情节严重的,依法从严给予行政处罚,直至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。
对发现存在“挂证”等违规行为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,通报其实际工作单位和有关国家监察机关。
国家发文,地方紧盯!近日,辽宁、西安、湖北、河南等多省市相继公布了所属央企、国企人员社保信息问题名单。这些名单均包括“社保不一致”“无社保”“多社保”等各类疑似问题,对这类社保问题的处理未来将制定具体的细化实施方案。
从已公布“问题”社保人数的省份来看,江苏20多万、河南13.8万、广东12.8万、山东10万多、辽宁5.3万、黑龙江4万多、吉林3万多、西安1354名。建筑行业“挂证”情况似乎真的有点严重!住建部也不得不发文将自查自纠期限延长至2019年3月31日。留给建筑企业、“挂证”人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人证分离、一证多项目的“挂证族”看来是“保不住了”,建筑企业又该何去何从?众智君建议:
1.抓紧自查
企业内部及时清退挂靠人员,注销掉多家社保、社会保险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的人才,避免因小失大。
2.社保补缴
“土豪”建筑企业,可及时补缴“挂靠”人员社保,平稳度过这一时刻。
3.控制业务
项目少、实力一般公司,建议不要盲目投入太大,根据实际情况缩小资质范围,发挥自己专长,做专做精,避免公司负担过重。
4.精选“挂靠”人员
2月2日,住建部发文补充通知,对6类挂证人员“法外开恩”,具体包含退休人员、事业单位人员、院校在职人员、军队自主择业人员、因企业改制、征地拆迁等人员、其他。建筑企业可合理使用这一条款,优化人员结构。当然,挂证成本势必“水涨船高”!